十二、讓更多的人幫你成功 不管你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員工,還是要成為一個成功的人,都不要忘記這樣一句話:智者找助力,愚者找阻力。沒有一個人能夠獨自成功。讓更多的人幫助你成功,這是一種高超的社會智慧。 不久前,我在報上讀到了這樣一個招聘故事: 某公司要招聘一個營銷總監,報名的人很多,經過層層考試,最後只剩下三個人競爭這個職位。 為了測驗誰最適合擔任這個角色,公司出了一道怪題:請三個競爭者到果園裡摘水果。 三個競爭者一個身手敏捷,一個個子高大,還有一個個子矮小,看來,前面兩個最有可能成功,但正好相反,最後獲勝的竟然是那個矮個子。這到底是為什麼? 原來,這次考試是經過精心設計的,競爭者要摘的水果都在很高的位置,很多都在樹梢。個子高的人,儘管可以一伸手就能摘到一些果子,但是畢竟有限。身手敏捷的人,儘管可以爬到樹上去,但是樹梢的那一部分,他就夠不著了。而個子矮小的人,一看到這種情形,二話不說就往門口跑。守門的是個老頭,也是果園的維護者。這位小個子的應聘者意識到這次招聘非同尋常,也許個個是考官,也許處處是考場,所以在剛進門時,他就很熱情地和老頭打了招呼。他很謙虛地請教老頭平時他是怎樣摘這些樹梢上的水果。老頭回答說是用梯子。於是,他向老頭提出借梯子,老頭十分爽快地答應。有了梯子,摘起水果來自然不在話下,結果,他摘得比誰都多。因此,他贏得了最後的勝利,獲得了總監的職位。 從他這個故事中,你是否看出來了主考官在考什麼嗎?他考的是團隊精神中的一項重要內容︱︱通過對他人的關心和支持,贏得別人幫助和協作自己的能力! 很多人之所以覺得問題難,是由於他只倚重自己的才華和能力,而不懂得去獲取別人的幫助。有的人甚至由於過於突出自己,把本來可以幫助自己的人趕走了。 我們怎樣才能爭取更多人的幫助呢? ︵一︶強化他人,弱化自己 人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重視和認可。愚蠢的人,只會一味地強調自己的重要,希望以此獲得別人的尊敬。但這就好比公雞炫耀自己的尾巴,未必能達到理想的效果。聰明的人恰恰相反,他們總是先要讓別人感覺到重要,並最終以此贏得尊重。 ︽福布斯︾雜誌上曾登這一篇﹁良好人際關係的一劑藥方﹂的文章,其中有幾點很值得大家借鑒: 語言中最重要的五個字是:﹁我以你為榮!﹂ 語言中最重要的四個字是:﹁您怎麼看?﹂ 語言中最重要的三個字是:﹁麻煩您。﹂ 語言中最重要的二個字是:﹁謝謝。﹂ 語言中最重要的一個字是:﹁你。﹂ 那麼,語言中最次要的一個字是什麼呢?是﹁我﹂。 學會弱化自己強化別人吧。這樣你過不久會發現喜歡你和幫助你的人會越來越多。 ︵二︶理解萬歲?先理解別人的﹁不理解﹂! 我們常說﹁理解萬歲﹂。這是我們希求他人同情我們的呼喚。但是當別人還不理解你時,又該怎麼辦呢? ﹁理解萬歲﹂,先要理解別人的﹁不理解﹂!﹁理解萬歲﹂,也要從我做起。具體而言,應該遵循如下步驟來解決問題: ︵1︶承認別人不理解的現實。 ︵2︶尊重別人的不理解,因為即使不理解也有它的合理性。 ︵3︶盡可能了解別人為什麼不理解。 ︵4︶採取讓別人容易理解的方式,讓其理解。 不久前,我收到一封一個名叫陳丹的婦女幹部寄來的信,她在信中表示:我提出的﹁理解萬歲?先理解別人的不理解!﹂的觀點,對她有很大的幫助。她曾經參加過我主講的一場﹁建設性思維與領導智慧﹂講座。當時,我闡述了這一觀點。這對她有很大的觸動。她不僅將它用在了工作上,甚至挽救了一度與丈夫關係緊張而差點破裂的婚姻。 她與丈夫本來是大學同學,一直非常恩愛。而且,還是在丈夫的大力鼓勵下參與競聘,當上了婦女幹部。可是當上領導之後,由於她責任心非常強,加上工作也很忙,與丈夫相聚的時間就越來越少。慢慢地,丈夫覺得自己受了冷落,開始變得不滿起來,甚至開始懷疑她與其他男同事有什麼感情上的瓜葛。兩人的矛盾由此產生,並且開始互相指責,丈夫指責她變心,她罵丈夫虛偽。 接受了我關於﹁理解萬歲﹂這個觀點之後,她開始反思,是不是自己確實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?她開始試著站在丈夫角度來思考和處理問題,並想方設法多擠點時間與丈夫相聚,交流情感。丈夫感覺到她還是一如既往地愛自己,慢慢地改變了態度,變得像原來一樣支持她。 她感慨地說:﹁不要埋怨自己得不到丈夫支持。其實也許我們只要多為丈夫做一碗麵,對他多說一聲﹃我愛你﹄,說不定那種關心和支持立刻就會出現在你眼前。﹂ 的確,在與人的交往中,不僅要讓人理解自己,自己也要理解他人。不僅要理解別人,而且要理解別人的不理解,然後去爭取別人的更大理解。 ︵三︶善用加法 善用加法,也就是要儘可能增加能夠幫助和關心你的力量。加法無處不在。天時、地利、人和,三者相加,最容易成功。將一種阻礙你的力量,變為支持你的力量,這是最大的加法。 元朝與清朝,都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。剛進中原時,蒙古十分強大,清朝則相對要弱小。但最終元朝的歷史不到百年,而清朝則長達幾百年。為什麼會這樣?因為前者只懂減法,一味的對漢民族掠奪欺壓。而後者,相對來說比較包容,善用加法。 如元世祖忽必烈將全國人民分為四等:第一是蒙古人,第二是色目人,第三是漢人,即金朝統治下的各族人民,第四等是南人,即南宋統治下的各族人民。法律規定蒙古人毆打漢人、南人,漢人、南人不得還手,完全將其置於奴隸地位。再如文化,忽必烈認為金與南宋都亡於儒學之手,故從開始親近到後來逐漸疏遠、排斥儒者。 清朝則不一樣,不僅吸引和網羅了許多漢人入朝做官,而且非常重視發掘儒家文化。尤其是康熙,將很多儒家文化,發揮到了極致。結果,弄得當時一些有志反清復明的文士,也只能感慨大勢已去。加法,成了康熙堅固統治地位的重要手段。 ︵四︶行善可開運 每個人都有需要他人幫助的時候,如果我們先成為一個能夠幫助別人的人,別人也會幫助我們,有時這種幫助甚至是加倍的。 愛迪生是一個沒有受過正規學校教育的窮苦孩子,對做試驗搞發明很有興趣。但是,因為家裡窮,根本沒有條件搞發明。從十二歲開始,愛迪生因為生活所迫,就不得不到火車上賣報紙和食品,此後的幾年,更是背井離鄉,到處流浪,過著飢寒交迫的生活。 一次,愛迪生經過鐵路附近的時候突然發現,有一個小孩在鐵軌上玩耍,而不遠處火車正飛馳而來,孩子還渾然不知。情況十分危機,愛迪生毫不猶豫地跳了下去,將小孩救了出來。 事後他才知道,孩子是車站站長的兒子。這件偶然的事情,徹底改變了愛迪生的命運:為了感謝愛迪生,站長決定親自教他發報技術。愛迪生勤奮好學,只用了三個月,他的收發報技術已經非常熟練了。這次意外的學習機會為愛迪生以後的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,從此他走上了﹁世界發明之王﹂的道路。 這就是佛教文化中所講﹁行善可開運﹂的法則︱︱當自己在遭遇不順的處境時,無私地向人奉獻,往往會招來出乎意料的好運氣。這個方法雖不引人重視,但極為有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