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一、越想放棄越不能放棄 進取心是成功的根本,沒有一種向上向前的進取態度,任何成功都無從談起。但進取既要有即知即行的﹁道根善骨﹂,也要有堅持到底的堅忍力。 什麼是堅忍力呢?﹁堅﹂是堅持,﹁忍﹂是忍受,即在前進中遇到各種問題與困難時,能咬緊牙關忍受,不達目標誓不罷休。愛迪生說得好:﹁失敗者往往是那些不曉得自己已接觸到成功,就放棄嘗試的人。﹂ 人生總會遇到關口,這時候,會感覺到加倍的軟弱和無力,認為自己不行了,便放棄,於是功虧一簣。 ︵一︶﹁成功就在下一次﹂ 一位出版社的著名編輯,對工作十分負責。有一次,她組織編輯了一本暢銷書,為了達到最好的發行效果,她決心找人設計出最好的封面。 她採取招標的方式,找了很多人設計封面。封面一個個拿上來了,又一個個被她否定了。按一般出版社的慣例,一本書的封面設計,有三到五個樣稿就可以做選擇了。但是她這次格外精益求精,竟然選了十多個樣本。 她的這種做法,連最挑剔的同行都覺得過分了:不就一個封面嗎?幹嘛這樣認真呢? 她一共看了十五個樣本,都覺得不滿意,無法作出最後的選擇。這時書籍出版的時間越來越緊了,不能夠再等了。她對自己說:看來只能放棄了,就從這十五個中選一個吧。 但是,這時心中有個聲音告訴她:即使有這麼多的封面,可是真正需要的還是沒有找到。不能放棄!於是,她決定再堅持一次! 當第十六個封面出現在她面前的時候,她喜出望外︱︱不錯,就是它!果然,這本書有了這個封面,宛如錦上添花,很快暢銷全國。 事後,她感慨說: ﹁不管幹任何事情,最關鍵的是不要輕易放棄︱︱越想放棄的時候越不能夠放棄。當你覺得再也無法突破的時候,你一定要逼迫自己更向前走一步,成功就在下一次!﹂ 說得太對了。在工作中,一些人之所以沒成功,並非他們沒有努力,而是他們在遭遇到困難之後,在快到成功的前夕放棄努力了。而最後成功的人,總是抱著﹁成功就在下一次﹂的信念,繼續努力,最終柳暗花明。 ︵二︶守得雲開,守得霧散 著名作家歌德說過: ﹁不苟且地堅持下去,嚴厲地驅策自己繼續下去,就是我們之中最微小的人這樣去做,也很少不會達到目標。因為堅持的無聲力量會隨著時間而增長到沒有人能抗拒的程度。﹂ 一般說﹁毅力﹂,﹁堅忍﹂是容易的。但﹁堅忍﹂的強度是否足夠,只有一個指標︱︱最後的效果。正如中國古語所言:﹁掘井九仞,而不及泉,猶為廢井。﹂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,只隔著一層薄紙︱︱是否有足夠的韌性與耐性。 事實上,每遇到一次挫敗,就動搖一次信心,這是人之常情。但是偉人與凡人的不同,就在其動搖信心的同時,會說服自己再次樹立信心。 許多歷經挫敗而最終成功的人,他們感受﹁熬不下去﹂的時候,比任何人都要多。但是,即使感到﹁已經熬不下去﹂時,也﹁咬咬牙再熬一次﹂,雖然是愈戰愈敗,但依然愈敗愈戰,終於在最後一刻,看到了勝利的曙光。 孫中山號召大家推翻滿清帝國,在全國多次發動起義,屢屢失敗,最後別人譏笑其為﹁孫大炮﹂。但他還是號召同志堅持。最後,武昌城頭一聲炮響,終於結束了清朝的統治。 堅持到底的力量,體現在方方面面。很多時候,堅持就是取得最後成功的根本: 哈維並非第一個提出血液循環理論的人,達爾文並不是第一個提出進化論的人,哥倫布並不是第一個到達美洲的人,洛克菲勒並不是最先開發石油的人。 但他們都是最能拓進、最能堅持到最後的人,所以唯有他們獲得特別的成功。 ︵三︶闖過去,外面是一片天 人和竹子一樣,往往也是﹁一節一節成長﹂:每過一道﹁坎﹂時,都充滿顫抖般的戰慄和緊張感,你會深深感到那種自我失去保護的痛苦,那種類似母親分娩的痛苦,你必須將力量集中到一點上來;闖得過去就意味著你上了一個台階,闖不過去,就意味著成長的失敗。 因此,人生的﹁關鍵﹂時刻,往往是生命的緊張和痛苦匯集到一起來的時候,你必然會比平時感到加倍難受。但這是好事而不是壞事。如果缺少生命顫抖般的戰慄和掙扎感,那就意味著你還沒有觸及成長的關鍵點,最終難以有所成就。所以,你要勇於承擔那種﹁建設性痛苦﹂。 一九四八年,牛津大學舉辦了一個﹁成功秘訣﹂講座,邀請邱吉爾前來演講。當時,他剛剛帶領英國人贏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。他是在英國人最絕望的時期上任的。贏得了這樣的勝利,他此時的聲譽可謂登峰造極。 新聞媒體早在三個月前就開始炒作,大家都對他翹首以盼。這天終於到來了,會場上人山人海。大家都準備洗耳恭聽這位偉人的成功秘訣。 不料,邱吉爾的演講只有短短的幾句話: ﹁我成功的秘訣有三個:第一是,決不放棄;第二是,決不、決不放棄;第三是,決不、決不、決不能放棄!我的講演結束了。﹂ 說完就走下了講台。會場上鴉雀無聲。一分鐘後,會場上爆發出了雷嗚般的掌聲︱︱ 這是一個何等震撼人心的總結啊! 不要抱怨播下去的種子不發芽,只要你精心呵護,總會有收獲的一天。在你最想放棄的時候,恰恰是你最不能放棄的時候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