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一章 烏龍大餐 ﹁感性﹂不等於﹁性感﹂, ﹁皮包﹂不等於﹁包皮﹂, ﹁劉公子﹂不等於﹁子公劉﹂。 ※※※ ﹁八點了,小管怎麼還沒到?﹂金主任看看錶:﹁舒小姐,麻煩妳打個電話過去。搞不好,他忘了!﹂ 舒小姐趕緊跑到旁邊茶几撥電話:﹁喂!﹂對面傳來個孩子的聲音。 ﹁是小寶嗎?你爸爸出來了嗎?什麼?還沒出來,在廁所。那麼你媽媽在不在?什麼?你媽在灌腸?你媽怎麼啦?﹂舒小姐瞪大眼睛抬起頭,對一屋子人說:﹁掛了!﹂ ﹁不得了了!小管的太太死了!﹂小陳叫了起來。 ﹁不要胡說!﹂金主任沉聲罵。又問舒小姐:﹁我剛才聽妳在電話裡說管太太在灌腸?﹂ ﹁是啊!小管在廁所,大概是幫他太太灌腸,我正要問是什麼病,他孩子就把電話掛了。﹂ ﹁大概妳聽錯了。小陳!你再撥個電話過去,要是真有事,大家就立刻去幫忙。﹂ 電話又撥通了。居然是管太太接的。 ﹁咦!管太太您沒死,真好!﹂小陳高興地說:﹁剛才舒小姐打電話去,小寶說您在灌腸,哦!原來是灌香腸,我能不能跟小管說話?﹂摀著話筒對大家說:﹁小管還在廁所,他太太把電話拿進去。﹂ 接著轉臉對著話筒喊:﹁小管!你沒事吧!什麼,你肚子疼?沒關係。不是啦!我不是說你肚子痛沒關係,是說你晚點來沒關係,我們先吃。﹂ ● ﹁我們就先開動吧!﹂金主任叫大家入座,突然抬頭看舒小姐:﹁酒點了嗎?﹂ ﹁八點二十,還沒九點。﹂舒小姐看看錶。 ﹁我是說酒,點了沒有?﹂ ﹁啊!﹂舒小姐觸電似地跳起來,叫服務生。 服務生立刻送來酒單。 金主任看了看,抬頭:﹁﹃五加皮﹄酒吧!﹂ 服務生出去了。金主任又一拍手:﹁對了!點些下酒的小菜。舒小姐,勞駕妳出去看看,他們那個滷雞屁股怎麼賣。﹂ 就見舒小姐衝出門去,在走廊裡對著前檯喊:﹁小姐!小姐!妳的雞屁股怎麼賣?﹂ ﹁一盤兩百!﹂ ● 雞屁股立刻端上了。卻不見酒來。 等了半天,才見老闆氣喘吁吁地抬來兩箱啤酒,後面還跟了三個小姐,各放下一箱。 ﹁誰點的啤酒?﹂金主任問。 ﹁不是您點的嗎?﹂老闆看看單子:﹁小姐寫著﹃五箱啤酒﹄。﹂ ﹁錯了!﹂金主任吼過去:﹁是五加皮酒!﹂ 老闆連連抱歉地出去換酒了。突然電話響,大家彼此張望了一下:﹁說不定小管不來了。﹂ 小陳過去接,是個女的。 ﹁姓焦?﹂小陳說:﹁沒人姓焦。﹂ 掛上電話,小陳聳聳肩:﹁找姓焦的。﹂ 正說呢,電話又響,小陳再接起來: ﹁小姐!妳打錯了,我們這兒沒人姓焦。是啊,我是在三二一,但是沒有姓焦的,您要找姓焦的,恐怕得去賓館。﹂ 一屋子的人,全笑了。 ● 就在這時候,小管蒼白著臉出現了。 ﹁怎麼啦?肚子疼?﹂大家問。 ﹁哎呀!也不是什麼大病,但是不早治,治不好,治又麻煩。﹂ ﹁什麼?﹂老金急著問:﹁不早點治,治不好。怎麼治又麻煩呢?是癌嗎?怕擴散嗎?﹂ ﹁不不不!﹂小管揮揮手:﹁是膽結石啦,不早治,不好治,又麻煩。所以我最近決定動手術。﹂ ● 晚宴結束了,服務生送來帳單:﹁對不起,誰管付帳?﹂ ﹁舒姬英管!﹂老金指指舒小姐。 服務生怔了一下,問:﹁輸精管?﹂ 正好電話響,小陳接起來,又是那位找錯的小姐。 ﹁小姐!我們不姓焦。﹂小陳對著話筒喊:﹁我們有姓舒的、姓金的、姓管的,就是沒有姓焦的!有舒金管,但是不姓焦!﹂ ※有話好說 這不是﹁烏龍大餐﹂是什麼?從頭到尾都是﹁雞同鴨講﹂。 為什麼?因為﹁同音異義字﹂,因為﹁不完整句﹂,因為﹁搭錯線﹂,以及因為﹁文法上的錯誤﹂,這也正是本章要討論的主題。 一、小心﹁牡牛﹂變﹁母牛﹂ 有一天我在台北坐計程車,司機先生正在收聽宗教節目。 聖樂悠揚,在音樂中有人朗誦讚美詩: ﹁耶穌啊!我來救你!我來救你!主啊!我來救你!﹂ 那司機突然笑起來,看著照後鏡對我說: ﹁奇怪不奇怪?明明是耶穌,是救主,應該祂救人,為什麼這個人反而說他要去救耶穌呢?﹂ ﹁大概因為他在念稿子吧!﹂我說:﹁稿子寫得太文,那個﹃就你﹄是將就的﹃就﹄,不是去救耶穌,是去﹃接近﹄耶穌。﹂ ﹁接近就好了!何必說得那麼莫名其妙。﹂司機笑道:﹁要不是你說,我還真以為耶穌釘十字架,要他去救了。﹂ ● 因為把文學上的詞句,用在日常交談當中,造成誤會,是常有的事。 譬如醫生對病人說:﹁你得的是濾過性病毒,病毒侵入腸胃,你要禁食。﹂ 病人心想,醫生大概怕我最近沒胃口,吃得少,抵抗力不夠,所以要我﹁進食﹂,意思是多吃一點。 結果他回家大吃大喝,吃了就瀉,瀉了又吃,病不但沒好,還愈來愈嚴重。他豈知道醫生的意思是﹁禁食﹂︱︱別吃東西。 ● 譬如你告訴別人:﹁今天有個大消息,王部長視事了。﹂ 誰知道王部長是﹁逝世﹂,還是﹁視事﹂,你何不說白話一點:﹁王部長今天上任了!﹂ ● 譬如,你要人給你送頭公牛來。 古文裡,公的是﹁牡︵ㄇㄨˇ︶﹂,母的是﹁牝︵ㄆㄧㄣˋ︶﹂,你明明可以說﹁請送頭公牛來﹂,偏偏要表現有學問,說﹁請送頭牡牛來﹂。 你能怪人家送來一頭﹁母牛﹂嗎? ● 譬如孩子們參加音樂比賽,你去評審,最後講評: ﹁今天參加比賽的小朋友,技巧都很純熟,只是詮釋不同,有些人的詮釋實在太差。﹂ 結果小朋友回家報告父母:﹁我輸了,評判老師說因為咱們家的權勢不如人。﹂ 明天他家長找到學校,罵你把政治帶到比賽裡,評審不公平,你能怪那孩子傳話傳錯了嗎? 孩子不懂什麼是﹁詮釋﹂,你何不簡單一點說:﹁對樂曲的解釋和感覺不同﹂呢? ● 除了比較深的文詞,甚至在用﹁白話﹂的時候,因為情況不同,我們也得考慮對方會不會聽錯。 舉個例子︱︱ ﹁由於王先生阻擋,沒有人敢組黨。由於王先生組黨,沒有人敢組黨。由於王先生阻擋,沒有人敢阻擋。﹂ 三個句子聽起來一樣,誰知道是﹁組黨﹂還是﹁阻擋﹂? 所以在說這種句子時,你最好多解釋一下。 二、小心﹁雞農﹂變成﹁雞﹂ 剛才談的是當我們用文言文的時候,最好能把它翻成白話,免得別人聽錯。但是你知道嗎?許多人在這﹁翻譯﹂的過程裡,反而鬧了大笑話。 譬如記者播新聞,播到:﹁今天上午十點鐘,兩百多位雞農,去美國領事館抗議,他們帶了三百多隻雞去,扔在領事館的門外。﹂ 那記者眼睛很快,當他播到﹁兩百多﹂的時候,眼睛已經瞄到下面有個﹁雞﹂字,心想雞怎能稱作﹁位﹂呢?於是他改了:﹁今天上午十點鐘,兩百多隻雞農,去美國領事館抗議,他們帶了三百多︙︙﹂ 這時候他已經發現前面錯了,怕下面再錯,所以又把﹁隻﹂改為﹁位﹂。於是成了﹁他們帶了三百多位雞去,扔在領事館的門外。﹂ ● 還有一位電視記者,播報到﹁今天松山機場,因為空中交通擁擠,許多班機都應塔台要求,在空中盤旋幾周之後,再降落。﹂ 那記者也很優秀,心想應該把﹁周﹂說成大家聽得懂的白話,於是播成:﹁許多班機都應塔台要求,在空中盤旋幾星期︙︙﹂ ● 以上,都是真實笑話,但是也都告訴我們一件事︱︱ 要別人懂之前,你自己要先搞懂。 自己早懂了的事,總要假設別人不懂,你才能多解釋一下,讓對方真聽懂。 三、別把﹁王國﹂變﹁亡國﹂ ﹁小心喝咖啡。﹂是我以前在電視公司新聞部時﹁主播﹂們常彼此警告的一句話。意思是﹁小心播錯,被有關單位叫去喝免費的咖啡﹂。 當年有位同事,就喝過這種咖啡,原因只是他播一條畫展的新聞,標點沒放對。 新聞播出來,是這樣的︱︱﹁在這次畫展,中共展出四十幅作品。﹂ 你猜,標點錯在哪兒? ● 還有位主播播到︱︱﹁台灣每年七八月,經常有颱風。﹂ 他也把標點放錯了,成為︱︱﹁台灣每年七八,月經常有颱風。﹂ 結果被大家笑了好一陣。 ● 又有一位也喝了咖啡。 他把﹁敵軍若敢來犯我,必遭擊潰。﹂播成:﹁敵軍若敢來犯,我必遭擊潰。﹂ 結果原來鼓舞士氣的話,只為了標點的錯誤,反而成了﹁我們自己一定會被敵人擊潰。﹂ 前面故事裡,小管說﹁不早治,不好治,又麻煩。﹂不也是因為﹁頓挫不對﹂,而成為﹁不早,治不好,治又麻煩﹂嗎? ● ﹁停頓﹂,在說話的時候,有一定的好處。 譬如你說﹁我一生做事,堅持的只有一個字。﹂你停頓一下,再繼續說:﹁也就是﹃誠﹄!﹂ 這比你一口氣說完,更吸引人,因為當你停頓的時候,大家都會靜下來,等著聽下面那個字。這一靜,就產生了力量。 但是由剛才的那些﹁喝咖啡的例子﹂,也要知道,停頓錯了,麻煩就大了。你尤其要注意說人名、頭銜或國名的時候不可停頓。 否則你很可能把﹁王昇上將到美國﹂,說成﹁王昇上,將到美國﹂。 你也可能把﹁張小燕窩在家裡﹂,說成﹁張小,燕窩在家裡﹂。 更可能把﹁沙烏地王國﹂說成﹁沙烏地,王國﹂。 人家沒搞懂,只怕得問你:﹁沙烏地怎麼亡國的?﹂ 四、名字不能順口溜 說到人名,除了不能﹁斷位﹂之外,也不適於講得太快,這就好比你寫信,信裡龍飛鳳舞沒關係,碰上人名,則得一筆一劃地寫。 為什麼? 因為那表示你對人的尊重︱︱小心工整地寫對方的大名。 那也表示你慎重,怕因為那是人名,對方不一定能﹁串起來猜﹂。 尤其當你橫著寫的時候,那種分成兩邊的字更不可馬虎。否則有個人叫﹁梅月坡﹂小姐,別人很可能唸成﹁梅肚皮小姐﹂。﹁張日勝先生﹂,人家很可能讀成﹁張明券先生﹂。 ◎小心許成徐 說話的時候,遇到專有名詞也一定要放慢,尤其要小心兩個三聲︵﹁上﹂聲字︶的字連在一起。 譬如你介紹﹁許小姐﹂、﹁李小姐﹂。 慢慢說,大家聽得清楚她姓﹁許﹂、姓﹁李﹂。 說得快,就變成了﹁徐﹂小姐和﹁黎﹂小姐。 這是因為兩個﹁三聲字﹂連在一起,第一個字自然會說成二聲。 好比﹁洗手﹂。 你一定說成﹁習﹂手。就因為﹁洗﹂和﹁手﹂都是﹁三聲﹂音,所以把﹁洗﹂說成﹁習﹂。 ◎小心取名字 知道了這一點,你的姓如果是三聲,改天給孩子取名字,第二個字就最好避免用三聲的字。 否則﹁李美靜﹂,一定被人叫成﹁黎美靜﹂。 ﹁柳小嬋﹂一定被人叫成﹁劉小嬋﹂。 ● 再進一步談。把人名說得太快,也會造成某些特殊的人名,完全﹁變樣﹂。 如同故事裡的﹁舒姬英﹂,讀起來成了﹁輸精﹂。是因為﹁姬﹂和﹁英﹂,一說快,就拼在一起,成了﹁ㄐㄧㄥ﹂。 又譬如﹁吳晚蘭﹂,說快了,成為﹁晚蘭﹂。﹁黎衍長﹂,說快了,成為﹁臉長﹂。是因為﹁姓﹂和﹁名﹂,﹁吳﹂和﹁晚﹂、﹁李﹂和﹁衍﹂的音拼在了一起。 五、小心使用﹁倒裝句﹂ 我母親在世的時候,一聽到她的老朋友生病,就會說:﹁某某人又病了,我真感謝上帝,我比她大十歲,還健健康康的。﹂ 每次聽她說前兩句,大家都會嚇一跳,心想她怎能這麼幸災樂禍呢?直到後兩句出來,才搞懂她的意思。 毛病出在哪兒? 出在她用了﹁倒裝句﹂。 前面故事裡,金主任問﹁酒點了沒有?﹂大家聽成﹁九點了沒有?﹂也是一樣的道理。 換句話說,他如果講﹁點酒了沒有?﹂誰會聽錯呢? ● 倒裝句最容易惹麻煩的就是當別人只聽一半,或是當你上廣播電視節目,經過剪接,剪掉你後半段話的時候,容易造成誤會。 舉個真實的例子,當我們退出聯合國的時候,有一位領導者發表演講,就差點造成記者被抓去﹁喝咖啡﹂。 為什麼? 因為那位領導者用了﹁倒裝句﹂︱︱ ﹁今天我們退出聯合國,本人感到非常高興,因為大家都能處變不驚、莊敬自強。﹂ 那記者匆匆忙忙剪接,只剪了前兩句的聲音,成為﹁今天我們退出聯合國,本人感到非常高興。﹂ 六、勿把﹁姓焦﹂變﹁性交﹂ 如果妳碰到像前面故事中的情況,有人冷不防地問妳:﹁小姐!妳姓焦嗎?﹂ 妳說,妳能不誤會?能不冒火?只怕一記耳光都過去了。 但是如果對方懂得用﹁重音﹂,他慢慢說:﹁小姐,妳姓﹃焦﹄嗎?﹂ 他把那﹁焦﹂字特別拉高音階、加大力量,妳一定就聽懂了。 ◎﹁重音﹂的妙用無窮 ﹁重音﹂能夠加強語氣,能夠表現抑揚頓挫,更能使你傳達更清楚的意思。也可以說︱︱ 重音位置不同,同一句話意思可以完全不一樣。 舉個例子: 同樣﹁我請你吃飯﹂這句話,就有不同的講法︱︱ 當你女朋友以為是別人請客,而不願參加你的聚會,說:﹁我跟他們又沒交情,為什麼要他們請?﹂ 你可以說:﹁又不是他們請,是﹃我﹄請妳吃飯。﹂ ● 當她耍小姐脾氣說:﹁我不去!就是不去!﹂ 你說:﹁拜託!拜託!我﹃請﹄妳吃飯!﹂ ● 她還是不去,說:﹁我去,可以,但是要帶我媽一起去。﹂ 你急了!說:﹁我請﹃妳﹄吃飯,不是請妳媽吃飯!﹂ ● 她還作怪,說:﹁我累了,沒力氣。﹂ 你更急了,說:﹁我請妳﹃吃﹄飯,又不是請妳作飯。﹂ ● ﹁我就是不愛吃麵食,你每次都勉強我。﹂她發小姐脾氣了。 ﹁我不請你吃麵好了吧?我請你吃﹃飯﹄!﹂你也發了少爺脾氣。 ● 你看!妙不妙?同樣一句話,因為你強調的﹁字﹂不一樣,味道可以完全不同。 所以,不要認為﹁重音﹂不重要。如果你想把話說清楚,就得非常注意﹁重音﹂。 ● ﹁你要飯嗎?﹂ ﹁妳姓闞︵ㄎㄢˇ︶嗎?﹂ 來!試試看!這兩句話,該怎麼說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