管理時間就是善待生命 回歸到自己的價值觀,你如何對待自己的生命,就會選擇什麼樣的人生。 現代人工作繁忙,分秒必爭。﹁時間管理﹂,變成很重要的議題。但是,很多人爭得一時,卻未必贏得千秋。 究其原因,是沒有弄清楚時間管理的最終目的,其實是在讓自己擁有優質的人生,不是爭取更多時間來做更多的事情。 原則上,我覺得﹁時間管理﹂就是﹁人生管理﹂。我們所要管理的,不是時鐘上的刻度,而是﹁人﹂和﹁時間﹂之間的關係。 ﹁時間﹂對於人的意義,會因為生活階段和環境不同,有很大的變動。 舉例來說,我經常旅行,在東京、在香港、在上海、在新疆的吐魯番,時間的節奏截然不同。在東京,時間可能精確到必須以﹁秒﹂計算;當我在吐魯番旅行時,則發現時間對當地人的意義,可能只是﹁葡萄什麼時候可以收成﹂的季節概念而已。 掌握節奏感,順應自己的價值觀 時間,分分秒秒都有一定的規律,但隨著當事人的感覺不同,有時過得快、有時過得慢,我將它稱之為時間的﹁節奏感﹂。 我認為:學習做時間管理,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到這個﹁節奏感﹂;才能在最適當的時候,做最適當的事。並且,延長快樂的時間;縮短沉悶的時間。 幸運的話,我們跟共同生活或一起工作的夥伴,也要有這種很近似的﹁時間節奏感﹂,在時間的掌握上及方向上,就可以避免許多衝突。例如:一位有意利用公餘時間繼續深造的職業婦女,如果她的先生及小孩,都很支持她去進修,他們一家人就有了很近的﹁時間節奏感﹂,彼此可以配合,生活就出現更多空間。 在妥善運用時間,應該先問自己﹁拿那麼多時間來做什麼?﹂這就牽涉到﹁價值觀﹂的問題,﹁價值觀﹂決定了我們做事情的優先順序。 ︽湖濱散記︾作者梭羅說:﹁不要一手承攬千百件事,最好只限於兩、三件。也不要企求日理萬機,五、六件就夠了!但是,對手裡少數的這幾件事,必須說到做到,劍及履及!﹂ 在我成長的歲月裡,這些話已經看過不下五次。但直到幾年前,我母親腦幹出血中風,改變了我的生活作息之後,我才體會出其中的真諦。 在這個事情發生之前,我是個工作狂,每天早上五點起床,除了晨泳之外,就是工作,晚上還要花兩個小時寫作。現在,回想起來,真是不可思議。 這種機械式的規律生活,我過了七、八年。但是我並不後悔,每個人生階段的價值觀不同,當時我覺得工作及賺錢對我來說,是最重要的。而現在,我覺得親情對我來說是更重要的。如果,我再不把握可能就永遠沒有機會。 每天醒來,只要看見屋外有陽光,我就牽著母親的手,帶她去附近的公園散步、曬太陽。我寧願少接一點顧問的工作,少賺很多錢,過另外一種形式的生活。 彈性做調整,觀照生命的階段性 回顧過往,我在二十五歲以前,大多是在為家庭的經濟基礎做準備,每天想要怎麼樣才可以賺更多錢;二十五歲到三十五歲,我把時間花在自己身上,除了工作之外,還有學習專業技能、旅行、繪畫,做自己想做的事。 三十五歲之後,我期許自己為別人而活。把累積的生命能量,貢獻給別人,從家人先做起,行有餘力再幫助別人。 當然,每個人有自己的想法,對於人生階段的切割及各階段的意義都不盡相同。孔子說的﹁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耳順,六十而知天命,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。﹂是一種境界,不是每個人都能企及,也不見得要逼自己跟從。 你可以參考成功人士的生平,也可以從偉人傳記中,尋找關於他們生命中各階段成就的蛛絲馬跡,它們一定具有某種程度的啟發作用,但也不絕對是唯一的指標。最重要的還是回歸到你自己的價值觀,你如何對待自己的生命,就會選擇什麼樣的人生。﹁時間管理﹂交給我們的是善待生命的理念,而不是分秒必爭的技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