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魚餛飩


  ﹁深夜到臨沂街去訪友,偶然在巷子裡遇見多年前舊識的賣餛飩的老人,他開朗依舊,風趣依舊,雖然抵不過歲月風霜而有一點佝僂了。﹂

  四年多以前,我客居在臨沂街,夜裡時常工作到很晚,每天凌晨一點半左右,一陣清越的木魚聲,總是響進我臨街的窗口。那木魚的聲音非常準時,天天都在凌晨的時間敲響,即使在風雨來時也不間斷。

  剛開始的時候,木魚聲帶給我一種神秘的感覺,往往令我停止工作,出神的望著窗外的長空,心裡不斷的想著:這深夜的木魚聲,到底是誰敲起的?它又象徵了什麼意義?難道有人每天凌晨一時在我住處附近唸經嗎?

  在民間,過去曾有敲木魚為人報曉的僧侶,每日黎明將曉,他們就穿著袈裟草鞋,在街巷裡穿俊,手裡端著木魚滴滴篤篤的敲出低量雄長的聲音,一來叫人省睡,珍惜光陰;二來叫人在心神最為清明的五更起來讀經念佛,以求精神的淨化;三來僧侶借木魚報曉來佈施化緣,得些齋襯錢。我一直覺得這種敲木魚報佛音的事情,是中國佛教與民間生活相契一種極好的佐證。

  但是,我對於這種失傳於閻巷很久的傳統,卻出現在台北的臨沂街感到迷惑。因而每當夜裡在小樓上聽到木魚敲響,我都按捺不住去一探究竟的衝動。

  冬季裡有一天,天空中落著無力的飄閃的小雨,我正讀著一冊印刷極為精美的金剛經,讀到最後﹁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﹂一段,木魚聲恰好從遠處的巷口傳來,格外使人覺得吳天無極,我披衣坐起,撐著一把傘,決心去找木魚聲音的來處。

  那木魚敲得十分沉重著力,從滿天的雨絲裡穿揚開來,它敲敲停停,忽遠忽近,完全不像是寺廟裡讀經時急落的木魚。我追蹤著聲音的軌跡,匆匆的穿過巷子,遠遠的,看到一個披著寬大布衣,戴著氈帽的小老頭子,他推著一輛老舊的攤車,正搖搖擺擺的從巷子那一頭走來。攤車上掛著一盞四十燭光的燈泡,隨著道路的顛躓,在微雨的暗道裡飄搖。一直迷惑我的木魚聲,就是那位老頭所敲出來的。

  一走近,才知道那只不過是一個尋常賣餛飩的攤子,我問老人為什麼選擇了木魚的敲奏,他的回答竟是十分簡單,他說:﹁喜歡吃我的餛飩的老顧客,一聽到我的木魚聲,他們就會跑出來買餛飩了。﹂我不禁啞然,原來木魚在他,就像鄉下賣豆花的人搖動的鈴鐺,或者是賣冰水的小販手中吸引小孩的喇叭,只是一種再也簡單不過的信號。

  是我自己把木魚聯想得太遠了,其實它有時候僅僅是一種勞苦生活的工具。

  老人也看出了我的失望,他說:﹁先生,你吃一碗我的餛飩吧,完全是用精肉做成的,不加一點蔥菜,連大飯店的廚師都愛吃我的餛飩呢。﹂我於是丟棄了自己對木魚的魔障,撐著傘,站立在一座紅門前,就著老人攤子上的小燈,吃了一碗餛飩。在風雨中,我品出了老人的餛飩,確是人間的美味,不下於他手中敲的木魚。

  後來,我也慢慢成為老人忠實的顧客,每天工作到凌晨的段落,遠遠聽到他的木魚,就在巷口裡候他,吃完一碗餛飩,才開始繼續我一天未完的工作。

  和老人熟了以後,才知道他選擇木魚做為餛飩的訊號有他獨特的匠心。他說因為他的生意在深夜,實在想不出一種可以讓遠近都聽聞而不致於吵醒熟睡人們的工具,而且深夜裡像賣粽子的人大聲叫嚷,是他覺得有失尊嚴而有所不為的,最後他選擇了木魚︱︱讓清醒者可以聽到他的叫喚,卻不至於中斷了熟睡者的美夢。

  木魚總是木魚,不管從什麼角度來看它,它仍舊有它的可愛處,即使用在一個餛飩攤子上。

  我吃老人的餛飩吃了一年多,直到後來遷居,才失去聯繫,但每當在靜夜裡工作,我仍時常懷念著他和他的餛飩。

  老人是我們社會角落裡一個平凡的人,他在臨沂街一帶賣了三十年餛飩,已經成為那一帶夜生活裡人盡皆知的人,他固然對自己親手烹調後小心翼翼裝在鐵盒的餛飩很有信心,他用木魚聲傳遞的餛飩也成為那一帶的金字招牌。木魚在他,在吃餛飩的人來說,都是生活裡的一部分。

  那一天遇到老人,他還是一襲布衣、還是敲著那個敲了三十年的木魚,可是老人已經完全忘記我了,我想,歲月在他只是雲淡風清的一串聲音吧。我站在巷口,看他緩緩推走小小的攤返消失在巷子的轉角,一直到很遠了,我還可以聽見木魚聲從黑夜的空中穿過,溫暖著遲睡者的心靈。

  木魚在餛飩攤子裡真是美,充滿了生活的美,我離開的時候這樣想著,有時讀不讀經都是無關緊要的事。

︱︱九八二年十月二十七日
 
• 字體大小小: 16 20 24 28 32 36 40 44 48 52
• 字型名稱:
• 背景顏色:                         
  
好讀首頁››
或直接點選以下分類:
• 世紀百強
• 隨身智囊
• 歷史煙雲
• 武俠小說
• 懸疑小說
• 言情小說
• 奇幻小說
• 小說園地
資料載入中……